当前位置: 首页 >>院系新闻
【中国青年报】因“团”而聚 为“团”而别
发布时间:2024年09月01日  点击数:
 因“团”而聚 为“团”而别
——送别西部计划的“团干部”
 

6月27日中午,唐山学院外语学院的6位同学急匆匆赶回学校,老师要送他们几句话和一本书。

他们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,前些天刚刚举办了毕业典礼,这回返校是因为他们成为西部计划的人选,即将奔赴新疆等地服务乡村建设,在基层做团工作,有5人是村团支部的岗位。

 

  作为一名老团干,得知这一消息后,心里有了激情,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,为同学们的选择点赞!于是,我马上联系外语学院的党总支书记项慧新,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毛凤萍商议,要为他们做点儿什么。

 

 上午11点多,我跟慧新到团市委,找了有关团工作基层建设的制度汇编,内容包括团中央的有关要求,还有基层工作的做法,非常实用,对他们开展工作必有益处。我说:“团工作就要抓基层、打基础,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,让青少年在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的氛围中不断奋斗,为新时代增添青春的色彩。”

当与同学们面对面的时候,我又有找回青春的感觉,虽然已经60多岁了,还恨不得也加入西行的队伍。9年团市委工作和30年青联的履历,使我不仅拥有了一颗年轻的心,还保持了青春的火热,对团青工作情有独钟。我禁不住聊起对团工作的感悟,说了既有经验又有反思,既有关心又有鼓励的一大段心里话。

 

 

马克思主义学院担负着全校的思政课,大一的时候同学们都上过这门课。但老师们认为,大学生的思政课是一生的必修课,也是他们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。近期马院进行了一系列的“大思政课”,在大中小一体化和社会上做了有效的推进,反响不错,还被国家和省市媒体报道。毛书记说不论你们到了哪里,在什么岗位上,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家,老师总是你们的坚强后盾,我们相信你们能担起这份责任,也期待着你们的好消息!

 

 慧新有好多大学生朋友,他时常与学生交流谈心,他特别关注家风建设,还选定了“好家风传承宿舍”,在大学生工作中开了先河。他提示同学们:“面对新领域和新角色,在团青工作中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,还要有科学实际的方法,一定要坚持学、思、践、悟,向基层学,向人民学,让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成长,全心全意投身乡村振兴。”他强调学生们要在“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成长”上做好文章。在这6名学生中,有两名党员、一名预备党员,还有两名入党积极分子和一名团员,他们都是优秀大学生。

 

 因为有12个学生到库尔勒,而且挺集中,所以学校组织了一个“唐山学院乡村振兴服务团”,来自承德的张岩临行前“升了官”,成为“团长”。让她没想到的是,老师会送她们这样一本书,她看了高兴的拍手称赞。张岩觉得这太及时了,对自己做好团工作非常有帮助,而且是课堂上没有的内容。更重要的是,这是母校和老师的真情厚意,是他们努力奋斗向前的原动力。

 

 

其实,这又是一堂“精巧别致”的思政课,也是可以“随身随心”的思政课,不仅能伴他们奔赴西部,也能伴他们一辈子……

这正是因“团的情感”而聚,又为“团的事业”而别。击掌挥手时,我们相约在青春的旗帜下再看那道风景。

链接:ugc-s.cyol.com/share/mp/articles/2024-07/25/content_vxLAt7WqK.html